来源:北京贸促
4月7日,一列满载机械设备、药品、自行车配件等货物的国际货运班列从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金隅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出,标志着北京至中亚地区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正式进入“常态化开行”新阶段。此举将进一步畅通亚欧大陆物流通道,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据悉,本趟班列的货物来自京津冀地区,总货值2800多万元,货重1100多吨,由北京新陆港供应链有限公司组织,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承运,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预计10-12天抵达目的地塔什干。
将实现每周1班常态化开行的稳定班期
北京市房山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薇表示,常态化开行是个新起点。房山区将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增加班列开行频次,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和服务保障,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北京中亚班列打造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黄金通道”,构建京哈-京港澳物流大通道核心枢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北京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行后,将实现每周1班常态化开行的稳定班期。”北京新陆港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至宇表示,相比传统运输和空运方式,中亚班列在运输时间、成本和稳定性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将为京津冀地区外贸企业提供一条高性价比的跨境物流通道。
北京中亚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是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北京中亚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将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推动京津冀与中亚国家形成“贸易+产业”联动效应,为双边经贸往来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多部门协同打造高效物流通道
据了解,北京首趟中亚班列于3月19日正式开行。首发仪式上,北京新陆港集团还与北京金隅集团、北京京房物流枢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房山区建设国际陆港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天津开行中欧(亚)班列超600列,河北石家庄中欧(亚)班列达到839列。雄厚的基础为京津冀合作推动中欧(亚)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为保障班列运输安全、高效,中国铁路北京局提前了解企业发货意向,帮助其量身打造个性化运输方案;安排专业骨干在集装箱装箱上站、货物查验、装载加固、车辆调度安排、运输信息跟踪等方面给予支持与指导;对班列实施优先计划、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等举措,为班列开行搭建“快速通道”。
北京海关所属丰台海关推广预约通关、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措施,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召开座谈会、提供“一对一”政策指导等方式,积极引导企业熟悉相关惠企政策,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开拓国际市场。
同周边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近段时间,中国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取得不少新进展,中亚班列开通新线路,中吉乌铁路启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度开行破万列。中方已经同周边25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稳定的重心,经济发展的引擎,区域安全的支撑。
“中国的繁荣离不开亚洲,亚洲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我们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坚持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同周边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强调。